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工具 > 正文

每日金融-第5143期
  • 佚名
  • 2020-02-20 23:01
  • 595次浏览

摘要: 〖分析专栏〗 【逆周期调节和央行的使命】 〖优选信息〗 【形势要点:中美会谈的短期刺激效应开始消散】 【形势要点:穆迪将中国地方政府展望评定为“负面”】 【形势要点:中国居民杠杆率过高可能诱发系统性风险】 【学界观点:国家杠杆率高低不能仅看...

〖分析专栏〗

【逆周期调节和央行的使命】

〖优选信息〗

【形势要点:中美会谈的短期刺激效应开始消散】
【形势要点:穆迪将中国地方政府展望评定为“负面”】
【形势要点:中国居民杠杆率过高可能诱发系统性风险】
【学界观点:国家杠杆率高低不能仅看数值的大小】
【形势要点:即将推出的PPP新政阻止地方政府变相举债】
【形势要点:“钢铁换金融”的国资混改意在借壳上市】
【学界观点:稳通胀保增长比干预汇率波动要重要得多】
【形势要点:港交所期望增加人民币FICC交易影响力】
【市场:绷不住了,陆金所市场估值持续下降】
【市场:美债收益率曲线11年来首次倒挂】
【市场:澳洲房价大幅下跌凸显经济疲软】
【市场:美国抵押贷款凭证为金融市场埋下隐患】
【市场:维珍集团老板布兰森对区块链技术“一往情深”】
【形势要点:进一步增强欧盟经济一体化的成本正在攀升】
【形势要点:未来美国巨额债务置换可能隐含“违约潮”风险】
【形势要点:欧洲央行出资比例进行调整】

〖调整和修正〗

【调整和修正】

〖每日数据〗

【每日数据】

〖分析专栏〗

【逆周期调节和央行的使命】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近日在《中国金融》杂志发表署名文章《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开创金融事业新局面——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暨中国人民银行成立70周年》,回顾梳理了央行宏观货币政策框架体系的建立、金融改革的推进和现代化金融市场体系的建立健全的历程,总结了央行推进中国金融改革发展的成就和执行宏观政策的经验。易纲行长认为,货币政策面对不同的经济金融形势灵活调整,核心在于逆周期调节。
易纲行长对于过去央行宏观政策的回顾和总结备受关注,因为在当前中国经济进一步放缓的趋势下,市场也高度关心央行货币政策的走向。对此文章回顾了央行执行逆周期调控的货币政策的历史,强调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人民银行始终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变化,适时适度调整货币政策。文章认为,宏观调控尤其是货币政策必须根据经济形势变化灵活适度调整,加强逆周期调控。在经济过热或资产价格出现泡沫时,必须采用适当工具“慢撒气”“软着陆”,实现平稳调整;在经济衰退或遭遇外部冲击时,必须及时出手,稳定金融市场,增强公众信心。
如果回顾中国经济发展的周期和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整,的确如易纲行长所言,央行的逆周期调节,对于经济过热和放缓都有反向的调节作用,减缓了经济的波动,在这方面央行的货币政策是有效的。正如文章提到的,面对2003年之后我国经济新一轮上升周期,5年中,先后1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其中,2007年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6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面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发生重大转变,人民银行及时调整货币政策的方向和力度;5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4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保持流动性充分供应,帮助中国经济在2009年率先实现企稳回升。在2009年第二季度我国经济强劲复苏后,人民银行及时开始反方向调整,先后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有效降低了政策超调可能产生的影响。2015年后特别是2018年以来,面对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周期性下行压力,既保持政策定力,又适时预调微调,积极加大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别是民营、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缓解经济下行对实体经济的压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中国经济经济规模相对较小,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时候,这种“逆周期”调节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因为船小好调头。而当中国经济规模达到目前80万亿人民币,排名全球第二的时候,货币政策仍然以这种事后纠偏式的逆周期调整作为宏观调控的方式,难度会越来越大,引起经济熄火或出轨的可能性会逐渐增大,越来越不能把握经济增长的节奏。
因此,央行的宏观调控应当建立长期稳定的货币政策架构,不应过于关注短期的周期性的经济波动,保持宏观政策的长期性、延续性和稳定性,应当更注重保障经济的长期增长趋势,以货币中性的原则来把握宏观货币政策,即让经济增长更趋向于其内在的动力而非货币的短期刺激。
这是因为,一方面货币政策对于实体经济的作用,往往是经历一个较长期的过程,并非立竿见影的效果。往往货币的调整首先起作用的是在资本市场,形成资本市场的调整和波动,而金融市场的波动往往大于实体经济的波动,所以应当避免把货币政策对资本市场的影响等同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从目前逆周期调节的效果和所依赖的工具来看,其更适合于对资本市场的调整,而作用于实体经济时会更加滞后,而且容易起到矫枉过正的过度效果。另一方面,过于频繁的宏观政策调整,使得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货币政策的推动,不论是过热还是收缩,无法建立和完善实体经济自身的市场机制,在经济过热后不能及时出清过剩产能,而经济过冷时又没法形成自身的内生动力。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金融资产和实体债务的日益庞大和资本收益的日益回落。
其实,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普遍将经济增长列为货币政策目标之一,美国的货币政策目标是控制通货膨胀,促进充分就业实际也是长期经济增长的目标。英国央行的货币政策的目标包括维持充分就业、消除国际收支赤字、促进经济增长和缩小通货膨胀四大目标。但不同时期,货币政策目标的侧重点也都发生了变化。目前货币政策执行比较好的美联储和英格兰银行的发展来看,目前普遍把控制通胀作为货币政策的重点,而对货币供应量的关注越来越低,也表明其越来越注重于保持货币的稳定和对长期经济增长的维护。另外,美联储和英格兰银行的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地位,也从政策构架方面保障了央行长期货币政策的执行及对于长期经济增长的作用,保障其不应受到短期的干扰。
其实在央行发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也对政策定调为“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和针对性。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松紧适度,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在多目标中把握好综合平衡。”从这一表述来看,央行应当意识到建立货币政策长期架构的必要性。央行应当致力于为经济发展营造长期稳定的货币环境,以前瞻性的预判作出导向性的调整,而不是事后的逆转。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从人民银行发展的历程来看,逐渐超越逆周期调节,建立货币政策的长期架构,应该是央行未来执行“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增长”的货币政策目标的一项重要使命。(NWHX)

〖优选信息〗

【形势要点:中美会谈的短期刺激效应开始消散】
G20峰会中美元首会晤给资本市场带来的利好,只具有短期刺激效应。在两天的上涨之后,美股再度出现下跌。美国股市在当地时间12月4日低开,道指低开70点后,跌幅扩大,至北京时间12月5日凌晨2点,道指跌幅达到600点左右。标普500指数下跌1.5%,纳指下跌1.7%。美国科技股中,苹果跌近3%%,英伟达跌3.9%,亚马逊也跌超2%;特斯拉则维持超过1%的涨幅。当地时间周三(12月4日),美国的3年期国债收益率11年以来首次超过5年期国债收益率,即出现债券收益率倒挂。从历史上看,当短期国债收益率高于长期国债利率时,经济衰退可能会随之而来,尽管在信号触发后通常需要几年时间。美联储动态仍是市场焦点,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原定于12月4日在国会的证词已被推迟,并将在稍后时间重新安排。英国券商分析师表示:“国际贸易紧张关系缓后,全球风险偏好的兴起被证明只是昙花一现。”摩根士丹利分析研究认为,随着业绩放缓以及美联储暂停加息,2019年美股还将大幅波动。在其2019年展望中,摩根士丹利Michael J Wilson研究团队认为,在经历2018年因金融环境趋紧和经济增长见顶而导致的股市过山车后,在业绩放缓和美联储加息影响下,2019年美股还将经历区间上的波动。(LHJ)

【形势要点:穆迪将中国地方政府展望评定为“负面”】
12月3日,评级机构穆迪发布“中国地方政府:2019年展望”。穆迪认为,鉴于地方国企依然有较高的杠杆率,穆迪已将2019年中国地方政府展望评定为“负面”。截至2018年10月31日,地方国企(包括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负债达到人民币60.0万亿元,较2017年同期增长8.7%。该负债规模达同期水平的3倍有余,接近2017年全国GDP的3/4。首先,因地方政府基建支出需求超过其有限的直接举债融资能力,地方国企负债将继续增长。报告警告,地方政府越倾向于利用“地方国企”为基建提供融资,当地国企信用水平也越为薄弱。其次,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及土地出让金收入波动将对地方政府的预算构成挑战。最后,在减税降费政策和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下,地方政府预算收入增速将放缓。(LWXY)

【形势要点:中国居民杠杆率过高可能诱发系统性风险】
近年来,中国居民的杠杆率显著上升。长安城虽盛,居者大不易。购房贷款成为中国居民部门加杠杆最重要的推动力,而城镇化又是导致居民杠杆率上升的强趋势性因素。中信建投黄文涛团队认为,相比经济增速减慢,购房杠杆过高可能是引发严重系统性风险的“灰犀牛”。黄文涛团队的测算显示,综合我国人口基数(2017年,13.9亿人)和现有城镇化率(2017年,58.52%)考虑,达到70%和80%的城镇化率水平分别对应着约1.60亿和2.99亿的新增城镇人口。当城镇化率达到70%时,即使居民没有为购房盲目加杠杆、城镇化没有大跃进式的推进,居民债务-可支配收入比也会上升40%,达到接近130%的水平。作为对比,130%的居民债务-可支配收入比约相当于美国2005年的水平,美国该指标在2007年的峰值为137%。黄文涛团队认为,未来,中国城镇化需要有序推进,房地产调控应“因城施策”,避免金融风险的积累。(LWXY)

【学界观点:国家杠杆率高低不能仅看数值的大小】
中国杠杆率过高一直被外界所关注,但是杠杆率多高才叫高,目前在经济学界仍没有定论。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以日本为例,认为国家杠杆率的高低不能仅看数值的大小。1996年日本国债占GDP的92%,于是官方做了一个计划,在1997年采取了增加消费税的政策。这个政策的结果是杠杆率不降反升,因为日本经济增长了。为此,余永定在1998年写了一篇文章,建议中国要坚决执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不要害怕所谓的或然债务。当时他做了一个动态模型,模型的关键是动态过程中的极限值是多少,这同时取决于经济增长速度和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也就是说,如果能够让利息率保持在比较低的水平,同时让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那么就不必过于担心债务。余永定称,“日本现在的国债占GDP比是250%,啥事没有。从当年92%时非常担心,现在到250%居然不管了,中国难道不能从中学到点什么?我们不应该过于恐惧。”中国是个高储蓄的国家,自然利率被压得比较低,同时,中国的债务基本上是国债,也就是内债。外债占债务中的比重虽然比较高,但是对中国经济总量相比是很低的(以2018年6月末的外债余额和2017年中国GDP相比为14.17%,低于国际上通行的标准20%的负债率),不像土耳其每年都要把大量的收入来支付外债,中国情况完全不一样。中国现在不应该急于去降低杠杆,而应该稳住杠杆率,不要让它继续上升,然后再让它逐步的下降。这样使经济增长能维持在一定的速度,否则容易出事。(RHH)

【形势要点:即将推出的PPP新政阻止地方政府变相举债】
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通过PPP等方式变相举债,导致债务率接近甚至超过了警戒线,形成潜在的风险触发点。市场人士指出,目前PPP项目存在支出责任“固化”、明股实债、政府兜底、“重建设、轻运营”、“假借绿色通道”等问题。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司副司长韩志峰透露,按照国务院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正在配合司法部抓紧起草PPP条例,争取尽快出台。韩志峰表示,一方面,PPP项目要符合财政管理要求,严禁利用PPP模式违法违规变相举债,严防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另一方面,PPP项目要符合金融监管要求,避免期限错配和明股实债,防范金融风险。第一,应建立健全PPP项目合理回报机制,确定合理价格和收费标准,适当延长特许经营年限;第二,充分挖掘项目本身的商业价值,鼓励社会资本创新管理模式,提高运营效率,降低项目成本;第三,正确选择项目融资模式,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LWXY)

【形势要点:“钢铁换金融”的国资混改意在借壳上市】
12月3日晚间,中原特钢披露最新公告显示,当日上会审核的公司重大资产置换并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获得并购重组委有条件通过。由此,这起持续时间长达一年多的中粮资本借壳上市进程也即将收官。根据此前重组预案,中原特钢拟将所持全部资产及负债,与中粮集团所持中粮资本64.51%股权的等值部分进行置换,差额部分以发行股份方式购买;并向温氏投资等发行股份购买其合计持有的中粮资本35.49%股权,注入资产的交易价格为211.86亿元。作为中粮集团下属企业,中粮资本此次的“借壳”上市,是国资委混改试点的一个案例。此前,国资委表示,继前两批混改试点企业持续推进实施方案落地之后,包括中航工业、中国黄金、中粮集团所属试点企业也分别完成引入战略投资者、股份制改制、重组上市工作。中粮集团选择接手中原特钢,并不是看好其已连年亏损的钢铁资产,而是希望将旗下中粮资本注入,从而实现借壳上市。对此,中原特钢证券部工作人员回应称,中粮资本注入后,公司的主营业务发生改变,的确存在市场上“钢铁换金融”的说法。不过,中原特钢在此次上会受审前停牌收盘价为9.9元,已跌破公司拟定的10.84元的增发价,破发近一成。深圳一家私募机构负责人认为,国有资本平台运作关注的是产业结构调整,不会在意短时间的浮动盈亏。近两年来,中粮集团共有6家专业化公司通过混改、员工持股、上市和设立基金等股权运作方式引资270亿元,14家专业化公司完成混改或实现股权多元化,饲料、酒业、粮谷和纺织将在2018年底完成混改。(LWHX)

【学界观点:稳通胀保增长比干预汇率波动要重要得多】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衡量人民币价格非常复杂,包括购买力评价、篮子货币、人民币兑美元等标准,但他不认为人民币要锚定什么,如果中国非要锚的话,其中一个是经济增长速度,一个是通货膨胀,此外可以再考虑国际收支平衡。余永定认为,汇率政策在中国应该是个附属品,我们的货币政策应该关注通胀,不能高于一个上限,也不能低于一个下限,然后根据中间目标决定货币是扩张还是收缩。不过分关注汇率波动,盯住通胀目标,保证6.5%的经济增速,就可以了。不过其指出,除非由于某种外部的冲击导致汇率波动过于剧烈,为了熨平剧烈波动进行适当管理。但这种管理必须是双向的,保持外汇储备的总水平基本不变。余永定强调称,汇率不能够单向管理,回顾过去,2003年到2008年我们犯过错误,当时人民币升值,我们阻止升值,结果热钱流出来了;2014年之后人民币有贬值的趋势,却又阻止贬值。对我们来讲最大的损失是1万亿的储备,而且这1万亿不是藏汇于民。藏汇于民应该表现为我们手里美元增加了,而在当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和海外投资表,找不着这1万亿,它就这样消失了。在提及2015年汇改以及随后的海外做空投机势力时,余永定认为,人民币不贬值确实是能打击做空,但资本外流并不都是做空。现实中,资本外流缘于不同动机,第一种是资本外逃,第二种是早期进入中国的投资热钱已经到了高点了,有落袋为安的动力。对于这两类资本而言,如果把人民币维持在高点,就意味着能以非常便宜的价格兑换美元,然后离开,这实际上是在鼓励资本外流。很多人认为,人民币一旦贬到3%,就会变成10%,10%就会贬20%,接下来就30%,产生货币危机。但在余永定看来,中国经济增速仍然比较高,外汇储备较多,还有资本流动的管理,汇率一跌到底,只是人们的想象。(RHH)

【形势要点:港交所期望增加人民币FICC交易影响力】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日前表示,人民币国际化将带来全球交易所市场格局的重塑。全球固定收益、外汇和商品(Fixed income,Currency and Commodities,简称FICC)资产交易将来会逐渐集中于5-6家交易所主导。在亚洲建立具有全球影响力的FICC交易所是未来交易所的并购趋势。李小加认为,与股票交易所的本土化属性不同,FICC为货币和大宗商品定价,属于全球化的竞争,基本上是以美元、欧元和日元为单位,集中在少数交易所。港交所目前在FICC领域还难和现在的大规模交易所竞争,但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加深,更多机构愿意持有人民币资产和风险管理需求增加的时候,亚洲地区有望产生具有全球影响力的FICC交易所,港交所期望成为国际和中国市场的中间者,帮助相对独立的中国市场和海外市场的联通。(LWHX)

【市场:绷不住了,陆金所市场估值持续下降】
据路透社消息,中国平安旗下金融科技公司陆金所在最近一轮融资中筹得13.3亿美元,不过此次估值低于预期。知情人士表示,这次融资对陆金所的估值为380亿美元,该估值低于陆金所今年6月开始筹集资金时定下的400亿美元的目标。消息人士称,春华资本是主要投资者,此外还有卡塔尔投资局、香港全明星投资(All-Stars Investment)和日本金融公司SBI Holdings等。此外,摩根大通、麦格理集团、瑞银、大华银行以及高盛等金融机构也加入了投资者行列。今年1月,曾有媒体报道称,陆金所计划4月份赴港上市,估值600亿美元。陆金所管理的资产规模接近5000亿元,预计2018年净利润100亿元人民币。作为互联网金融领头羊的陆金所,为了支撑高估值,规避政策风险,自2016年进行业务重组,相继并入重庆金融资产交易所、前海金融资产交易所以及平安普惠,业务分别覆盖了财富管理、机构间交易以及消费金融领域,P2P业务交易量则缩减,占比不到10%。一位券商分析师曾表示,无论是400亿还是600亿美元,现在来看都太高了,尤其是在监管预期很不确定的情况下,这是资本市场最担忧的。一位国内资深金融科技投资人也表示,“如果陆金所的商业模式是官方介绍的消费金融+财富管理+机构业务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布局,即使完全做到不也就是一个平安银行吗,为什么它的估值能远超平安银行?”市场人士认为,目前陆金所等依靠“做势”金融科技,“猛吸一口气”来谋求上市套现的模式,在当期市场预期和流动性改变的情况下,已经错过了时机,恐怕“憋不住”之前的高估值,未来会进一步现形。(LWHX)

【市场:美债收益率曲线11年来首次倒挂】
12月3日,美国国债收益率曲线出现11年来的首次倒挂。美国5年期与3年期的美债收益率差跌至负1.4个基点,是2007年以来首次跌破零水平。除了5年期和3年期美债收益率倒挂之外,美债收益率曲线的其他部分也更加平坦。2年期与10年期收益率差周一跌至16个基点以下,创下2007年以来新低。长期以来,收益率曲线倒挂是一个可靠的经济衰退信号,并且比股市指标更为提前。通常,美债收益率曲线平缓甚至倒挂意味着经济前景存在不利因素,银行业面临风险和利润萎缩压力,同时股市也会亮起红灯。历史上,在美国经济出现的9次衰退中,6次都提前出现美债收益率倒挂的现象。道明证券利率策略师Goldberg认为,美债收益率曲线出现倒挂可能是市场预计从2020年开始利率会出现一些下调。在中美两国领导人会晤之后,市场对美联储加息的预期上升,导致短期美债收益率下滑。(LWXY)

【市场:澳洲房价大幅下跌凸显经济疲软】
12月3日,根据地产分析机构CORELOGIC的数据,11月澳大利亚全国房价下跌了0.7%,其中悉尼下跌1.4%,墨尔本下跌1%。自2017年7月(峰值)以来,悉尼房价的总跌幅达到9.5%,接近27年前上一次经济衰退期间9.6%的跌幅,超过1989-1991年期间的跌幅。CORELOGIC的研究负责人Lawless表示,信贷是引发这一次房价下跌的主要驱动因素。20世纪90年代初,历时4年的房市衰退也在利率飙升和失业率上升的背景下发生的。值得一提的是,11月通常是澳洲房产销售的旺季,但悉尼和墨尔本房价今年11月双双下跌。分析人士表示,这种下跌预示着未来房市将持续疲软。目前,整个澳大利亚房屋拍卖清盘率已连续数周低于50%,而年初还在70%以上。瑞银称,50%的清盘率是明显的疲软信号,预计2020年前全澳的房价下跌10%,悉尼和墨尔本的房价下跌15%。澳大利亚基金公司AMP CAPITAL首席经济学家SHANE OLIVER预计,2020年,悉尼和墨尔本的房价将从峰值大幅下降20%左右。(LWXY)

【市场:美国抵押贷款凭证为金融市场埋下隐患】
利率普遍上涨,令回报更高的浮动利率结构产品抵押贷款凭证(CLO)大受欢迎。彭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美国的抵押贷款凭证(CLO)发行量已经创下了纪录新高,总计达到1245亿美元。抵押贷款凭证(CLO)以银行的商业贷款或个人贷款为担保,由特殊目的实体(SPV)发行,收益来自借款人偿付的本息。相比于其他固收产品,CLO债券的投资回报要更高一些,投资者也可以从不同的债券分级中达到对应的投资目标。目前,CLO投资者是美国杠杆贷款的最大买家,而银行是CLO最大的发行方,主要目的在于调整资产负债、提高资本充足率等。CLO的再度兴起,源于今年早些时候《多德-弗兰克法案》的放宽。监管机构废除了要求所有证券化机构保持5%风险保留的规定,即CLO发行方无需继续持有5%。自那以来,美国CLO市场开始出现井喷式发展。但CLO及杠杆贷款被视作可能引发下一次金融危机的重要隐患。美国参议员Elizabeth Warren上月致函监管机构,担忧杠杆贷款市场具备2008年前次贷市场的许多特征。“这些贷款普遍承销不良,对贷款人和投资者基本没什么保护。”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11月28日的讲话中也特别提到,信贷承销指标已经恶化,杠杆倍数上升,在经济下滑阶段,一部分高杠杆借款人中可能会被殃及,承受高于预期的损失。“这些风险可能会落在抵押贷款凭证(CLO)这类资产的投资者头上。”摩根士丹利研究认为,创纪录的CLO和杠杆贷款发行量,以及承销质量的下降,令下一轮经济衰退的贷款违约率可能高达24.2%,超过2007-09期间的23.3%。(RWSH)

【市场:维珍集团老板布兰森对区块链技术“一往情深”】
比特币的价格近期大跌,显示在全球央行的“围剿”之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仍面临风险。不过,比特币背后不乏投资大佬。早在2014年,维珍集团的老板布兰森就是第一批支持比特币初创公司的主流投资者之一,当时他参与了3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为BitPay提供资金。BitPay是一家早期比特币公司,帮助客户跨境汇款,现在处理超过30亿美元在每月的交易中。然后,2017年6月,总部位于伦敦的加密货币钱包公司Blockchain,Inc.宣布,布兰森参与了4000万美元的B系列,随后的一个月,该公司通过与总部位于丹麦的Coinify合作增加了欧洲的支持。2018年7月初,第四届年度区块链峰会在位于摩洛哥马拉喀什的亿万富翁理查德布兰森的Kasbah Tamadot度假村举行,有世界上一些最成功的区块链企业家与政府官僚和前高级金融监管机构共同参与。不难看到,维珍集团的老板布兰森对于区块链技术是“一往情深”啊。(LHJ)

【形势要点:进一步增强欧盟经济一体化的成本正在攀升】
今年年中,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法国总统马克龙就欧盟改革达成一致。两人发表声明称,欧元区将有自己的预算与财政框架,用于推动欧元区的投资项目,并促进19个成员国的经济一体化。同意为弥合欧盟内部贫富差距在2021年前设立欧元区统一财政预算,为遏制移民潮加强边境管控,希望通过此举来减少欧洲国家之间不断加大的分歧。不过,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磋商后,由于政治上困难重重,这一倡导计划的最初雄心所剩无几。路透报道称,欧盟财长周一(12月3日)将同意赋予欧元区纾困基金新的责任,但他们将推迟对欧元区预算和存款担保机制做出决定,因未能达成共识。根据路透见到的草案文件,两个最主要的构想“单独设立欧元区预算来协助稳定其经济;有一套存款担保机制来让所有欧元区银行的存款有保障”争议太大,还需进一步的磋商直到2019年6月。具体而言,以存款担保机制来说,欧元区国家之间的不信任感如此之大,以致于它们甚至不能就展开欧洲存款保险计划(EDIS)的政治磋商路线图达成一致。该文件称,马克龙关于成立一个数百亿欧元的欧元区预算的构想也搁置六个月。该预算的资金来自专项税收和各国出资,用于在发生危机时维持欧元区稳定。目前分歧主要集中在该预算的维稳功能上,一些北欧国家认为这点会引发过大的道德风险。报告草稿称,“维稳功能的可能特点也得到了讨论。关于这一功能的设计,我们没有达成共识。”(RHH)

【形势要点:未来美国巨额债务置换可能隐含“违约潮”风险】
法巴银行日前统计显示,未来三年将有1.6万亿美元的标普500公司债陆续到期。这些公司债的再融资将成为资本市场重要的问题:且不论届时美国经济是否仍能维持今天的动能,利率上升就足以让已经背负了大量杠杆的企业举步维艰。实际上,围绕BBB级别的美国公司债,资本市场通常有两个担忧:一是利率上升背景下的再融资风险;二是投资级债券将构成大批量的降级风险。后者已经引起了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此前,在美国6.4万亿美元的投资级公司债中,濒临跌入垃圾级的BBB级债券规模庞大,占比接近60%。而且还有更多的高等级债券面临评级下调的风险。不过,优质公司债评级下调的风险,已经逐渐被投资者计入价格。现在需要引起注意的是2019年起天量公司债的到期风险,这一风险目前还尚未被引起重视。事实上,过去十年间企业债规模呈指数型爆发,也给未来埋下了债券到期的定时炸弹。未来十年间,大量美国公司债即将到期,叠加上升的利率,企业将面临天量的利息支出,而股票回购的资金可能会因此受到影响。而且,到期的公司债中垃圾债占比不容小觑,意味着一大票僵尸企业都需要再次筹集资金来延续经营活动。如果届时碰上了经济下行,僵尸企业的雪上加霜会使得宏观经济状况更加不容乐观。CreditSights策略师Erin Lyons在上月的报告中指出,到期债券利率较低的行业包括汽车、零售、医疗健康、保险和科技公司,意味着他们需要为再融资留出更多资金。另一方面,到期的债券是否会伴随着违约高潮?从目前的状况来看,除非美联储重回低利率,僵尸企业姑且还能苟延残喘,否则违约的出现几乎不可避免。(RHH)

【形势要点:欧洲央行出资比例进行调整】
欧盟各国央行在欧央行的出资份额,是按各成员国在欧盟中所占的总人口和GDP份额进行加权计算得出的,每5年重新评估一次。当地时间12月3日周一,欧洲央行发布了新的“欧盟各成员国在欧央行中的出资比例”通告。欧央行资本认购的新比例将于2019年1月1日正式生效。新“出资比例”显示,从2019年1月1日起,16家欧盟成员国央行在欧洲央行的资本金比例将高于以往,而另外12家成员国的央行出资比例则较以往有所下降。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央行占比从12.3108%下调至11.8023%。目前,意大利正就该国2019年的预算案与欧盟进行谈判。而欧盟第一大国德国的央行德意志联邦银行出资比例将从17.9973%进一步上调至18.3670%,保持欧盟成员中在欧央行出资占比最高的国家。在包括不使用欧元的欧盟成员国中,出资占比第二高的是英国央行英格兰银行,该央行自明年1月1日期,出资占比将从目前的13.6743%上升至14.3374%。而在欧元区中,出资占比第二高的央行是法国央行法兰西银行。明年起,法兰西银行的出资比例将从目前的14.1792%轻微上升至14.2061%。值得注意的是,欧盟目前28个成员国中,欧元区国家的出资比例将整体下降,从目前的70.3915%降至69.6176%。而非欧元区成员国的在欧央行的出资比例将进一步提升,从目前的29.6085%升至30.3824%。这一变化显示,欧洲大国三驾马车的话语权进一步上升,而其他欧盟国家则更加分散,影响力也将下降。(LWHX)

0

0
登陆后查看链接: QQ登陆

发表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