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工具 > 正文

每日经济_第5803期
  • 佚名
  • 2020-02-20 23:01
  • 491次浏览

摘要: 〖分析专栏〗 【中国需要重新思考全球化】 〖优选信息〗 【形势要点:G20峰会能否有最终公报还要看美国脸色】 【形势要点:加拿大墨西哥有意重启对中国自贸谈判】 【形势要点:太平洋国家乐见中美在印太地区的国际援助角力】 【形势要点:“西湖大学...

〖分析专栏〗

【中国需要重新思考全球化】

〖优选信息〗

【形势要点:G20峰会能否有最终公报还要看美国脸色】
【形势要点:加拿大墨西哥有意重启对中国自贸谈判】
【形势要点:太平洋国家乐见中美在印太地区的国际援助角力】
【形势要点:“西湖大学”成为中国高等教育试验场】
【形势要点:美国方面对中美贸易争端快速解决机制感到悲观】
【形势要点:中美贸易之争的本质是中美结构性矛盾】
【形势要点:调查显示德国企业在华经营满意度有所下降】
【形势要点:中国前10个月国企业绩进一步改善】
【市场:机构预测未来三年全球铁矿石价格都将下降】
【形势要点:香港10月外贸数据转好但前景不明朗】
【市场:国内天然气消费爆发增长期将过】
【形势要点:新西兰也加入了西方国家拒绝华为技术的阵营】
【形势要点:新一线城市对年轻人产生强烈的“虹吸效应”】
【形势要点:美国“印太战略”的目标、发展及行动】
【形势要点:全球化精英在反全球化浪潮下纷纷折翼】
【形势要点:全球贸易增长继续呈现减弱趋势】

〖调整和修正〗

【调整和修正】

〖每日数据〗

【每日数据】

〖分析专栏〗

【中国需要重新思考全球化】
近期,全世界关注的一件大事是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召开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在这次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会面则是“重头戏”。市场关注的是,两个经济体量最大的国家能否达成缓和贸易摩擦的协议?如果能谈成,将使得当前十分脆弱的全球经济松一口气;如果谈的不好,全球经济将依然处于巨大的不确定性中,可能面临一系列的形势恶化。
此次中美贸易摩擦虽然暂时未告一段落,但安邦咨询(ANBOUND)的研究团队相信,经此一役,对于中国来说可能会有不小的触动,贸易摩擦将会促使中国重新思考全球化进程,重新思考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触动中国客观评估自身能力,还可能推动中国微调实现“中国梦”的速度与节奏。我们还相信,中美贸易摩擦还会引发中国对改革开放的更多深层思考。
十八大之初,有分析认为,中国当时在经济上拿着一手不错的“好牌”:2011年中国经济增速跌破了两位数,但仍然有9.3%的增速;美欧等发达国家仍在金融危机后的泥潭里艰难复苏,无暇他顾;中国的“四万亿”刺激政策已实施两年,正在发力推动经济的中期;中国的城市化扩张还在进程之中,各种问题并未凸显,为以城市化刺激经济保留了空间。从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来看,当时中国经济的底子似乎还不错,为下一步转型发展提供了基础和空间。此后的大规模反腐败、“一带一路”战略倡议,都是立足于这一经济基础。
不过,六年来的情况显示,中国经济的实际发展并没有得到这副“好牌”应该得到的结果,形势发展甚至与当初估计的有较大出入。中国经济增速从9%以上迅速下滑至7%,到2015年放缓至6.9%,进入“6%”区间。到2018年美国发起前所未有的贸易摩擦,加大了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中国连维持稳定的经济发展都需要付出不小的努力,企业在微观经济环境下的发展也普遍变得吃力。
原因何在?
在安邦咨询研究人员看来,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是内外部一系列因素变化的结果。首先,中国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1)全球经济复苏并不顺利,除美国、日本等少数国家之外,其他大部分国家并未获得实质性的经济复苏,外部市场需求的扩张受限。虽然全球央行放水,资本过剩带来了经济复苏,但资本泛滥对作为“世界工厂”、以生产制造为主的中国来说并不是最有利,因为外部市场的实际需求受限。(2)反全球化潮流的兴起。反全球化在这几年达到了顶峰,各国树起贸易与投资壁垒,使得中国这个后来者(new comer)首当其冲。入世至今17年,中国是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但遗憾的是,现在这个过程被强行中断。(3)中国在战略上对外部环境的趋势变化研究不够、预判不足。比如,中国对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重点的调整,就估计不足、认识不够,自然也就缺乏从战略上的对策。
其次,内部因素也存在众多复杂的问题,对于当前的经济形势甚至起到了更重要的作用。(1)中国加入到资本过剩潮流之中,显著推升了资产价格,极大地推高了国内综合成本。一个典型的表现就是房地产价格高企,在“创造”土地财政的同时,削弱了实业发展与消费增长的基础。(2)发展模式转型的矛盾凸显。客观来看,过去发展模式下长期积累的各种不可持续的系统问题、结构问题,在近几年集中凸显,矛盾激化。现在的改革与转型,实际上是对过去诸多问题的系统“算账”和“纠偏”。所谓“新常态”,也是转型调整的痛苦期。(3)市场化改革不够,导致内部市场空间扩张不足。中国作大国市场的优势是,当外部空间受限时,还有很大的内部市场空间。过去高速增长期,资本横流,大家都有钱赚,但关注市场化改革明显不足,对向消费社会转型的认识不足,相应的制度环境、监管体制、服务能力的改善都有欠缺,因此当外部经济环境恶化时,我们发现本可以依靠的内部市场空间也不足。民企经营普遍吃力,纷纷退出市场,国内融资环境不畅,“国进民退”增强,都是市场化改革不足的问题典型。
美国发起的贸易摩擦点燃了多种问题,也应该促使我们来重新思考,中国应该如何适应全球化的新演变?如何在未来的世界变局中调整发展策略?如何重新调校自己的发展目标?围绕这些问题,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战略环境进行深入的系统的研究,形成对未来形势的战略判断,是今后国内的决策支持系统应该完成的重点工作。
作为中国的独立智库,安邦咨询研究团队认为,对全球化新阶段的再思考,应该关注如下重要问题:第一,全球贸易环境恶化将会长期化,贸易摩擦将会成为常态,贸易高墙林立并未不可能。第二,全球贸易合作格局将由多边时代进入双边时代,旧的贸易体制要么被摧毁(如NAFTA),要么必须经过大的改革才能留用(如WTO)。第三,全球化不会被逆转,也不会停留在一个阶段,而会沿着基本的运动逻辑继续前行,理论上将会出现一种“全球融合”的趋势和结果——所谓全球融合,指的是世界市场国家在政治、文化、道德、法律和经济逐渐走向共识条件下的融合性一体化。要加入全球融合,需要以共识为前提,而不能以宗教和意识形态为绝对前提。第四,中国基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理念,应努力推动“1+3”格局(陈功,2018年3月)的形成,与德国、日本构建基于自由贸易价值理念的合作体。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贸易摩擦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一个必然结果,每一个全球化参与者也需要根据形势变化进行自我调节。作为一个大国,中国需要对如何参与未来的全球化进行再思考。(AHJ)

〖优选信息〗

【形势要点:G20峰会能否有最终公报还要看美国脸色】
20国集团(G20)峰会即将召开,来自G20成员国的官员们正在阿根廷为周末领导人峰会起草最后公报。但多位代表表示,起草过程进展缓慢,目前对于贸易和气候变迁问题的措辞存在分歧。G20成员国负责峰会筹备工作的代表周一(11月26日)开始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开会,密集讨论公报内容。G20公报讨论多项政策问题,是一份不具约束力的协议,将在周五(11月30日)开始的两天领导人峰会结束时公布。自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以来,G20领导人每年都会举行会议,试图就贸易等重要问题达成广泛共识。但成员国一直为不团结所困,今年若不能就公报达成一致意见,将凸显出国际贸易争端加剧之际各国分歧日增。“会谈很困难,但这并不奇怪,”欧洲一消息人士周二(11月27日)告诉路透社。“关于声明的进展,谈判仍在进行中,因此很难预测结果。”部分代表已经表示,今年的G20公报内容可能较为温和,藉以确保获得特朗普的批准;特朗普对于气候变迁议题抱持怀疑态度,同时采取保护主义贸易政策,以及更为孤立的外交政策立场。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库德洛日前表示,目前尚不清楚是否会有最终公报。他称,“如果没有,也没什么好难过的。”(RYZX)

【形势要点:加拿大墨西哥有意重启对中国自贸谈判】
为了摆脱依赖对美贸易的局面,新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的成员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已开始讨论与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FTA),两国瞄准巨大的中国市场。此前,加拿大总理特鲁多11月中旬在新加坡与中国总理李克强举行会谈,一致同意重启此前陷入停滞的FTA磋商。特鲁多表示,通过与特朗普政府重新谈判NAFTA,再次认识到出口的7~8成依赖美国的风险,显示出有意扩大与中国的贸易。加拿大和中国2016年针对启动FTA预备磋商达成协议。2017年双方多次举行会议,但在环保和劳动问题上存在对立,2018年处于停顿状态。墨西哥也对中墨FTA持积极态度,将于12月上台的洛佩斯•奥夫拉多尔政权的NAFTA谈判代表赫苏斯•塞亚德10月表明了希望在4年任期内启动谈判的意向。智利等其他中南美各国正通过与中国的FTA而受益,期待也给墨西哥带来好处。不过,美国政府反对加墨两国缔结对华FTA。9月底达成妥协的新NAFTA——USMCA(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议)纳入了下列条款,规定与“非市场经济国家”缔结FTA之际:(1)最晚在启动谈判的3个月前通知他国;(2)最晚在签署30天前将协定全文告知他国;(3)他国可在提前6个月发出通知后退出协定。可见,美国政府在新NAFTA中纳入了牵制两国与中国缔结FTA的条款。(RHH)

【形势要点:太平洋国家乐见中美在印太地区的国际援助角力】
即使APEC会议已经结束一段时间了,中国的“一带一路”政策和美国的“印度太平洋”战略之间的角力仍在进行,对受援助的太平洋国家正在产生影响。《经济学人》最新一期杂志的文章指出,没有产生任何共同宣言的本次APEC会议上,其重头戏之一就是中国“一带一路”政策和美国“印度太平洋”战略的对抗。《经济学人》指出,美国在太平洋国家也有援助,但总体的援助规模跟中国比起来太小了,即使是特朗普政府今年10月通过、使美国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经济援助参与度的“Build Act”,也不及中国对巴基斯坦单个国家的投入金额。要指出的是,这种大国之间的国际援助已经变成国际政治之间对抗的战场,受援助的国家会担心被逼着选边站,如近日美国被爆出想要与澳洲在巴新马努斯岛建立军事基地与基建投资,这件事可能就“惹恼了中国”。不过,这些太平洋地区的小国,虽然不喜欢美国强硬干预中国援助和投资这些国家,但他们也不乐意见到美国对此问题“冷处理”——完全不管不顾中国在此区域的投资活动。原因很简单,如果中美两国在太平洋地区没有博弈,这些小国家也就不能从中得益了。(RSJJ)

【形势要点:“西湖大学”成为中国高等教育试验场】
“西湖大学”由施一公在内的众多国内学者于杭州成立,是国内第一所以研究为导向、采用现代治理体系的私立大学。最新一期《经济学人》的文章指出,目前中国的3000多所大学中,有700所是由私人所成立的学院,但大部分都是就业导向型,并不希望在研究领域上与全球顶尖大学较量。然而由施一公等人所成立的“西湖大学”,希望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为其目标,打造一个顶尖的研究型导向的私立大学。《经济学人》提到,“西湖大学”的私立性体现在校务治理上,其是由董事会作为最高决策机构。此外,部分资金是来自于私人,如马化腾、王健林等人。除了学校体制外,《经济学人》还描述了这所学校创始人施一公的想法,“希望学校入学不再单纯以考试成绩决定,而是以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为评价标准”,他希望通过这场教育实验,让中国未来变得更有创造力,也是他认为目前中国教育体系中普遍缺乏的。施一公的这些理想以及试验,是受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支持的,但是西湖大学是否能成功,还有待后续观察。(RSJJ)

【形势要点:美国方面对中美贸易争端快速解决机制感到悲观】
中美贸易摩擦在历史上并不是第一次,以前在美国老布什总统(George H.W. Bush)时代也曾经发生过类似的场景。近日《华尔街日报》指出,中美的贸易争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曾经出现过类似的局面。当时是由于知识产权以及中国市场不公平壁垒的问题,使得美国要对中国进口的商品课征关税,最后经历多次的谈判以后,中国同意实施新的专利及著作权规定,并达成《中美关于市场准入的谅解备忘录》而结束。然而之后没多久,在克林顿主政时期的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又开始遇到同样的贸易问题。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的行政机构普遍对于现在贸易战中的快速解决机制感到悲观,特别是这次在阿根廷G20中,中美可能会停止贸易战的情况。而对于这次峰会的谈判,《华尔街日报》提到美国有三大优势,分别是来自于其他亲美国家的支持、中国目前下滑的经济形势及中国国内部分人认为之前对美国情况的误判等因素。但也有特朗普政府的中国专家提到,“只要能避免进一步的制裁动作,就是中国方面的胜利”。至于这次G20峰会是否就意味贸易战的结束,《华尔街日报》认为,要达到实质的解决方案还需要一段时间。(RSJJ)

【形势要点:中美贸易之争的本质是中美结构性矛盾】
中美贸易冲突牵动全球,未来可能会进一步升级。IMF前副总裁朱民和国家外汇管理局首席经济学家缪延亮认为,中美贸易之争的本质是中美的结构性矛盾。第一,从美国方面看,美国贸易赤字的本质是内部失衡。自1976年以来,美国一直是贸易赤字国,2017年,美国贸易赤字高达5716亿美元。美国长期贸易逆差是因为长期消费过度、储蓄不足。首先,家庭部门。美国居民储蓄率近十年均值仅5.5%。其次,政府部门。过去60年,联邦财政55年都是入不敷出。再者,美国贸易赤字长期还有一个结构性原因,是美元独一无二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第二,从中国方面看,中国经济结构正在实行再平衡。从2001-2007年,中国出口以每年20%以上的增速狂飙,经常账户盈余占GDP之比从1.3%攀升至9.9%,中国国民储蓄率从36%升至51%。中国通过结构改革,扭转了经济失衡。2007-2017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50.1%升至58.8%,经常账户顺差占GDP之比由9.9%降至1.3%。第三,中美的竞争力和分工决定了双边贸易结构。据估算,仅苹果手机一项每年就会给美国带来170亿美元赤字。实际上,由于IPHONE绝大部分的价值由美国获取,而中国劳动者和生产厂商仅获得5%的增加值。谈及中美贸易展望,朱民和缪延亮认为,首先,中美经济的互补性远高于竞争性(中国当前人均GDP仅为美国的1/7)。其次,中美贸易是真正的大国贸易。1985年日本GDP总量只有当时美国的32%,而2017年中国GDP已达到美国的62%。最后,中美贸易的主体是产业链贸易而非产业间或产业内贸易。中国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而美国则牢牢占据产业链高端。以知识产权出口为例,2017年美国出口达1279亿美元,稳居世界首位,是中国的26倍。(LWXY)

【形势要点:调查显示德国企业在华经营满意度有所下降】
11月27日,中国德国商会通过对423家在华德企的调查,发布了德国在华企业商业信心调查2018/19报告。报告提出德企对在华经营现状相对满意,中国依旧是大部分德国企业首选的三大市场之一。把中国视为首选市场的德企占比相较去年有所提升,超过三分之二的受访德企表示,未来两年会继续在华投资。报告涉及的423家企业,73.8%的企业为德企独资子公司,并且中小企业占据着最大的份额,拥有250名以下员工的公司比例超2/3。报告数据显示,近40%的德企对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持积极态度,行业层面的调查结果也与德企对中国的经济预期相似,大约有二分之一的受访德企对其在华主营市场领域的增长潜力表示满意。徳国在华的三大产业机械制造、汽车工业以及企业服务对2018年的评价不如此前乐观,其前一年设定的行业目标尚未达到,预期2019年也难有质的改善。大众品牌乘用车中国CEO冯思翰在报告发布会上表示,整体来看,大多数德企仍满意于当前企业的发展,与2017年相比,满意度有所下降,不过各个行业的前景预期不一样,基本符合中国各个市场的发展情况。报告显示,机械制造、汽车工业以及企业服务行业的德企对2019年发展预期目标上调的比例分别为56.2%、48.8%、45%,与2018年相比,分别下降9.9、26.7、9.3个百分点。(RYZX)

【形势要点:中国前10个月国企业绩进一步改善】
11月27日,财政部发布统计显示,前10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运行态势较好,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比上年同期均有所提升。1-10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28031.4亿元,同比增长17.3%,利润增幅高于收入6.7个百分点,钢铁、石油石化、有色等行业利润增长较快。据统计,在1-10月实现利润中,中央企业18061.4亿元,同比增长17.0%;地方国有企业9970.0亿元,同比增长17.8%。1-10月,国有企业税后净利润20655.7亿元,同比增长15.3%。其中,中央企业13296.8亿元,同比增长15.0%;地方国有企业7358.9亿元,同比增长15.9%。1-10月,国有企业净资产收益率3.3%,同比增长0.1个百分点。其中,中央企业5.2%,同比增长0.3个百分点;地方国有企业2.0%,与上年同期持平。10月末,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64.8%,同比降低0.5个百分点。其中,中央企业67.7%,同比降低0.3个百分点;地方国有企业62.4%,同比降低0.6个百分点。(LWHX)

【市场:机构预测未来三年全球铁矿石价格都将下降】
近期,铁矿石价格连续出现大跌。花旗集团更是简单明了地指出,2018年是铁矿石价格的顶点,该行预测铁矿价格从目前为止到2021年都将呈下降趋势。据彭博社报道,花旗集团分析师Tracy Liao和Ed Morse等人在报告中表示,今年或许是大宗商品“最后的欢呼”。该行预计,基准铁矿石均价2019年将跌至每吨63美元,2020年为60美元,2021年为55美元,而澳大利亚动力煤和炼焦煤价格也将下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需求在冬季限产前仍然保持强劲势头,但中国10月份铁矿石进口量仍然降至四个月以来的低位,反映出主要供应商的出货量减缓。根据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中国10月进口了8840万吨铁矿石,创6月份以来最低,比9月份的9347万吨低5.4%。前10个月,中国进口铁矿砂8.92亿吨,累计减少了0.5%,进口均价为每吨456.1元,下跌7.1%。摩根士丹利在10月1日给投资者的信中提到,中国的铁矿石需求量今年将达到12.8亿吨的顶峰,然后到2023年逐渐降至11亿吨。需求下降主要受到粗钢产量下降和废钢使用量增加的推动。该行预计,2019年铁矿石价格为61美元/吨。(RYZX)

【形势要点:香港10月外贸数据转好但前景不明朗】
根据香港统计处披露的数据,10月份香港商品对外出口货值为3837亿港元,进口4281亿港元,同比分别增加14.6%和13.1%。出口较9月份4.5%的增长率有明显反弹。其中对美出口增长10.3%,预计与美国圣诞销售旺季需求增加和在美国增加关税前“赶出口”有关。对东南亚国家出口继续加速,对越南出口同比增加8.4%,对新加坡出口同比增加10.8%,相较于9月份的7.8%和10%的增长率都继续保持增加。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内地和香港在中美贸易摩擦下增加与东南亚经贸往来有关,也可能和出于避税目的的贸易转移有关。香港贸发局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黄醒彪认为,今年海外市场情况比较理想,但未来中美贸易战、美国经济放缓、欧洲结束量化宽松政策等不明朗因素,将影响明年香港出口的表现。(LWHX)

【市场:国内天然气消费爆发增长期将过】
2017年至2018年的中国天然气消费实现了爆发式的增长。2021年之后,如果没有持续性的控煤和“煤改气”政策的出台,天然气消费可能重回低迷期。中石油官网表示,“今冬明春,中石油天然气购销协议量841亿立方米,较去年冬季协议量增11.2%。其中已经落实资源量超过100亿立方米,预计占冬供资源比重超过13%。”据了解,目前国内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供应量充足,非居民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醚后碳四等下游产品的价格甚至下跌1000元/吨左右。而公开资料显示,11月26日—30日,内蒙及西北中石油直供LNG供应增加,其生产负荷由日前的25%—40%增加至60%-65%,西北、华北国产LNG供应增量明显。资深天然气专家杨建红表示,目前国内天然气消费大增是因为天然气发电受电力供给宽松、电力市场化改革影响,但是未来随电价下跌,竞争力进一步减弱。天然气汽车受新能源汽车竞争影响,未来增长前景有限。明后两年,天然气消费增量可能跌破300亿立方米。而国际LNG资源丰富,国际油气企业都希望增加中国天然气市场的份额。(LWHX)

【形势要点:新西兰也加入了西方国家拒绝华为技术的阵营】
继澳大利亚之后,新西兰也以国家安全风险为由,禁止国内电信运营商使用华为的5G技术设备。11月28日,新西兰电信公司Spark New Zealand表示,新西兰通讯安全局已否决该公司使用华为5G设备的申请,理由是构成国家安全风险。这是新西兰国内第一家被拒的电信商。路透社的报道援引Spark声明称,新西兰政府的决定意味着,Spark将无法执行使用华为设备建设5G网络的提案。Spark竞争对手“2degrees”表示已经注意到了这一决定,并正在了解更多详情。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称,对此严重关切,希望新方为中国企业在新运营提供公平竞争环境。对此,华为在给全天候科技的书面回应中表示,华为是全球领先的电信网络供应商,一直致力于开发可信、安全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华为的5G产品已经在全球运营商规模部署,有信心能为客户提供创新、可信、安全的5G产品。这是西方国家拒绝华为技术设备的又一例子。今年8月,澳大利亚成为第一个明确禁止华为提供5G技术的国家,理由也是存在安全风险。作为全球大型电信设备制造商之一,在目前主流的4G领域,华为在澳大利亚的市场份额高达55%。同时,美国也在动员盟友弃用华为。美国正试图动员盟友避免采购华为设备,针对部分大量使用华为设备的国家,包括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美国官员已与当地相关部门接触,告知他们美方认为使用华为设备存在网络安全风险。报道还称,对于弃用中国设备的国家,美国在考虑对他们的电信业发展增加资金支持。(LHJ)

【形势要点:新一线城市对年轻人产生强烈的“虹吸效应”】
近日,美国经纪人协会报告指出,美国的千禧一代更喜欢发达的二线城市。在排名中,奥斯丁、西雅图、华盛顿、丹佛、明尼阿波里斯市、盐湖城、波特兰、罗列市、奥格登以及查尔斯顿分别位列前十名。位居首位的德克萨斯州首府奥斯丁千禧人口迁入比例高达29.4%。一方面,奥斯丁享有“世界现场音乐之都”的美誉,也是美国的“硅丘”,在半导体和计算机产业方面发展迅速。另一方面,奥斯丁的住房成本远低于硅谷,因此吸引了大批高科技人才和企业。FREESCALE和戴尔公司的总部就位于奥斯丁,其他很多全球知名的互联网科技企业如IBM,苹果,谷歌,英特尔,思科等公司在当地设有分部。位居次席的是西雅图,它由于就业增长强劲和住房价格平稳吸引了大量的千禧一代,这部分人口迁入比例高达29%。中国的发展轨迹和美国有相似之处。2017年初,武汉开启人才引进政策,自此全国已陆续有近六十个城市出台了人才引进的政策,包括落户、租房/购房补贴、生活补助和创业补贴等等,吸引了大量年轻人。2018年,高达40.2%的应届毕业生倾向就职于新一线城市,而对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就业期望从2014年的48.4%急剧下降至2018年的27.4%。实际上,从2013-2017年,北京的住宅价格增长了77%,深圳的价格增长了152%,令年轻人不堪重负。而同期杭州房价上涨不到30%,成都房价相对稳定(2017年深圳的房价是成都的5.8倍)。(LWXY)

【形势要点:美国“印太战略”的目标、发展及行动】
美国“印太战略”的轮廓日渐清晰。2017年6月,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到香格里拉峰会发表亚洲政策演讲,基本沿袭美国传统的“亚太战略”,表明当时特朗普政府的地区战略尚未形成。2017年10月,国务卿蒂勒森发表美印关系的演讲,首次用“印太”取代“亚太”。蒂勒森指出“印太战略”的两大目标:一是抵制中国的“一带一路”;二是组建美印日澳四国联盟(QUAD)。2017年11月,特朗普到越南出席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正式提出“一个自由与开放的印太”。2017年12月,特朗普政府出台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正式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更新为“印太战略”。2018年5月,美军“太平洋司令部”改名为“印太司令部”,走出印太战略实质化的第一步。6月,马蒂斯第二次参加香格里拉峰会,全面公开阐述“印太战略”。11月,副总统彭斯在巴新APEC会议上将“印太战略”推向纵深。彭斯强调,美国将把印太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政策优先,已立法将国家发展援助金额翻倍到600亿美元。彭斯指责,中国正在“控制”“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造成“债务陷阱”,而美国与地区国家是“合作”关系。最重要的是,彭斯提出了“印太战略”的具体政策。一是美国与澳大利亚合作建设巴新马努斯岛的隆布鲁海军基地;二是美国注资4亿多美元设立“印太地区透明度倡议”;三是美国与日本合作,为印太地区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0亿美元;四是美国与澳日合作,在2030年前为巴新70%人口供电。其中,美国与澳在巴新建军事基地,意在扼守冲绳-关岛-帕劳-马努斯的岛链要冲,对抗中国正在上升的影响力。一言以蔽之,美国“印太战略”的核心就是遏制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和地区影响力,并加强同盟友与伙伴国的关系。(LWXY)

【形势要点:全球化精英在反全球化浪潮下纷纷折翼】
反全球化浪潮在冲击全球贸易的同时,也在打击全球化下的精英人士。最近在日本被抓的戈恩,其外号是Mr.Davos(达沃斯先生),某程度上他的失败也代表全球精英(Global elites)的折翼和挫败。可能未来的企业确需要关注本国工人、管理层、投资者和整体国家的利益。近日因全球化出错而出现严重问题的企业其实不少,中国的华为将面对愈来愈困难的经营环境。美国不会采购任何华为网络系统设备,且呼吁其他盟国抵制。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已率先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华为参与5G网络的建设。不止华为,连拥有丰富国际经验的高盛也中招,被马来西亚的1MDB主权基金贪腐丑闻所牵连。高盛替1MDB募集了约60亿美元的债务,收费高昂,极不寻常。目前,两名高盛高层已经被美国检控。更糟糕的是,当时的高盛主席布兰克•费恩(Lloyd Blankfein),曾最少两次在纽约跟马来西亚前首相纳吉见面。弄不好,高盛最高层可能也需要负上责任,有人认为高盛可能也将面对刑事检控。高盛近两年的业务已做得不太好,尤其在总裁科恩(Gary Cohn)离职进入白宫后,高盛早已被大摩超越。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Navarro)日前再度挑起反高盛、反华尔街民粹的行动。虽然特朗普企图控制纳瓦罗的言论,但不少人仍非常痛恨高盛和戈恩所代表的所谓Globalists(全球主义者),认为他们不爱任何国家,只有自私的功利主义,而且企图干预美中贸易谈判,在纳瓦罗等人眼中,这已接近于叛国。民粹(populism)以及国家主义(nationalism)再次冒起,每个国家优先照顾自已国民的利益是应该的,但如果照顾国人变成保护主义的藉口,那么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将会受损。(LHJ)

【形势要点:全球贸易增长继续呈现减弱趋势】
世界贸易组织日前发布的全球贸易指数报告显示,2018年四季度全球贸易增长继续呈现减弱趋势。报告显示,最新全球贸易景气指数为98.6,低于该指数的基准值100,是自2016年10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正逼近2012年欧洲债务危机期间的最低点。报告分析,贸易景气指数进一步下降表明全球贸易增长整体持续放缓,这主要是受全球出口订单指标(96.6)逐步下滑的拖累。此外,汽车产销(96.9)、电子元器件(93.9)、农业原材料(97.2)等指标也呈现下降趋势。国际航空货运量(100.0)和货柜码头吞吐量(101.2)虽有所下降,但仍处于上升趋势。报告指出,最新全球贸易景气指数符合世贸组织此前发布的全球贸易增长将进一步减弱的预测,反映出之前全球贸易紧张局势不断升级对贸易增长的负面影响。世贸组织修订后的全球贸易增长趋势预测称,2018年全球贸易增长将放缓至3.9%,2019年将从2017年的4.7%放缓至3.7%。(RYZX)

0

0
登陆后查看链接: QQ登陆

发表评论:

Top